【案例】农夫耕田
从前,有一位农夫,家里有不少田地,只有一头老牛。春耕时节,老农每日挥鞭驱赶老牛耕田,一天下来老牛又累又饿,寸步难行,人也累得东倒西歪。他想长此以往不是个办法,得想个主意。于是将一束又香又嫩的青草用竹竿挑在牛的眼前,让它看得见却吃不着,老牛为了吃到眼前这把青草,拼命向前追赶,农夫扶着犁轻松地耕完了田,最后把青草赏给老牛。有人认为学校管理者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农夫调动牛耕田的积极性是相同的道理,你怎么看这种观点?请运用所学的管理心理学知识
说明你的理由。
浅谈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学号:2013110517 姓名:王维
根据案例描述,农夫通过诱惑的方式催促老牛在付出劳动后吃到青草,这种方式在一方面满足了农夫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老牛的欲望。这是一种激励方式,看似是一种双赢的激励措施。但是运用在学校管理中我认为不完全正确,此事要分两面性进行探讨。确实通过给出承诺或者一定的奖励可以促进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人是有思想有想法有尊严的,不同于动物可以无限制无条件的获得想得到的。下面针对本人的高职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在高职教育中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我在民办高职院校工作数十年,针对教师工作积极性一年不如一年的现象感慨颇深,现在高职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带来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民办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教师,但在这个职业上却存在很多管理问题,如:师资流失、高离职倾向、同事之间冲突、与领导冲突、无归属感等。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尤其存在最普遍的现像是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表现为上课敷衍了事,业余时间很少钻研业务,教研、科研得过且过。一方面,是教师本身素质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建校初期,因为生源扩大、教师缺乏的原因,往往在不关心能力、素质的基础上大量招聘教师;另一方面,民办高职学生都是高考成绩比较低的,有些教师自持知识丰富看不起学生,抱着“随便教教就可以了,反正也学不会”的心态;第三,民办高职的师资缺乏,每个教师都要担任很重的课程任务,他们没有时间搞教研、科研,而且也没有形成有推动力、促进力的教学、科研奖励制度,导致教师没有动力,积极性不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值得所有领导深思的一个问题。
首先,学校要不断强化民主意识要认识到教师是学校的主人,要不断完善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切实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让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管理,民主决策,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设,要定期召开教代会,每学期向教代会作工作报告,并由教代会制定通过各项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能使校园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才有利于积极性的提高。
其次学校 必须尊重每一位老师的劳动的付出,在教师评价环节能更加公平公正的反映教师的工作水平。教师之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进行评比,评上的教师感到光荣,而未评上的教师则显得沮丧,影响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此,校方应建立新的、人性化的评估体系。科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主要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评估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通过激励,可以创设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使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其才能,激发其潜力;通过激励,可能使校园充满活动,使教师的革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学校要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个人觉得金钱奖励并不是万能的,要根据每位老师的需求设置合适的奖励来激励教师。例如情感激励机制,要以情感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了解教师的思想,开展经常性的谈心活动;③要创设条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对一些弱势者、受挫者要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感到集体有情,产生归属感、依附感,从而调整心态,激发热情。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总觉得工作没有保障,更加需要领导各方面的关怀。
另外目标激励机制,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将使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自觉的积极性,而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又能给人以某种需要的满足,激励人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运用目标激励机制,学校要制定明确、合理、有吸引力的集体目标;要通过教育、宣传、引导教师把个人利益和目标与学校集体目标和谐统一起来;实行严格的教育教教学目标管理,推行教育教学的科学评价工作,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其实本案例提到的激励方式就是目标激励法,通过目标来诱惑老牛达到目的。必须强调的是在运用激励机制时,这种“激”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方法要调控教师过“激”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还要构建控制系统,充分发挥制度他控和道德自控功能。
①对可能出现的违规现象要有具体的惩处条例。如在竞争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等;要倡导和培育“宽松、和谐、务实、进取”的学校精神。
教师付出和需要是双重轨道,教师在社会中一直是被人歌颂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崇高职业。首先,随着中国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和教师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持续下降,使得教师的社会地位严重受挫,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丧失。其次,不少教师为了更新生活或者为了迎合相应的社会普遍价值取向出现第二职业,这对教师的积极性无意是致命的打击。 再次,教师的付出与教师的需要的不平衡随之拉大。因此要激发教师的教学动机,达到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教育教学,就应该正确对待教师合理需要。因为只有掌握和处理好教师的合理需求,才能使教师的付出更具持续性,有效性。
教师虽是无私奉献的职业,但是生存以及家庭压力也是不可逃避的一方面,因此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待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实行了绩效工资制度,使教师的工资水平是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相对其它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调动教师积极性就要为学校创造条件,保证教师各项资金落到实处,避免教师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逐步把教育办成人人羡慕的职业。以此避免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使教师的经历最大程度的落在教育事业上。
我觉得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也是能促进教师进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教师的积极性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教师的工作具有督促作用,广大教师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下,能增强教学的成才意识和自我在教育意识。因此学校领导应该为教学氛围的营造提供支持和帮助,重视团结协作,密切关注教学发展进程引发的不和谐因素,积极协调化解。大量事实表明,宽松、和谐、愉快的人文环境容易令人快乐工作,所以善待教职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帮助教职工快乐,能使广大教师获得一个充满快乐的人文工作环境,可谓利人又利教育事业。
综上所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潜心对教师积极性心理进行分析,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和保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最后我也同时希望每位教师能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也,有了这种自发形成的修养和自我的逐步完善,为学生励志提供了示范,这是激励了学生也是激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