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官方QQ

分享到:
所在位置:首页 > 在职考研 > 论文赏析欢迎光临在职教育网!
浅谈教育资源的共享
来源:在职教育网 作者:在职教育网; 时间:2018-02-07 17:01:33 ; 浏览次数:

    浅谈教育资源的共享                 

 摘要 :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浪费是在我国共存的一对矛盾。本文结合学习到的教育经济学原理和自己的教学观察和调查,粗浅地分析了解决一问题的几点方法。
 关键字:教育资源  共享 需求  调整 

前 言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一方面存在教育资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存在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问题。生处学校,作为一名老师,也作为一名家长,对此问题平时比较关注,刚好跟老师学习了教育经济学,现在就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粗浅地想法。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不能基本适应,具体表现在: 一边是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人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一边是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没有培养出来。所以出现了一边是公司用人荒,一边是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并存的现象。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结构要随着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要进行人力结构的调整。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只生一个孩子,所以在未来五十年内,我国的中学学生在校人数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于此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孩子都有上大学的需求,所以高中和高校学生的人数会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受教育者的人口比例的变化要求我们调整现在的教育人力资源的配置。
据研究数据表明,按照国家的教育发展计划发展目标,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要达到60%,高中阶段教育规模需要急剧扩大,教师的数量不足的矛盾就会凸显出来。加上高中教师退休高峰期的到来,合格高中教师的缺口在120万左右。于此同时,近10年来,由于我国普通高校学生的规模增长了近一倍,高校教师的缺口也很大。还有,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不足,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教育者数量和质量的现状,需要我们对教育人力资源及时进行调整。
 其次,要进行布局结构调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城市的新进人口造成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短缺。例如,孩子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最近就挺热门。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大量投入新建让家长更放心的公办幼儿园;另一个方面要要大力支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和小学。但一定要把规范的法规和政策及时落实到位。例如我所在的郑州市北区的幼儿园就存在以下现状:公办幼儿园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但就这样,排一夜的队还报不上名,名额不够。而私立幼儿园的收费和管理层次不齐,从每月300元到每月1800元都有,管理和收费非常的不规范。小学就更不用说了,公办小学一个班90个人,也是想报还报不上。私立幼儿园的师资非常不稳定,三天两头换老师,跟现在的课外培训班似的。而且民办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对外称幼师和大学毕业的,实际上连自己家初中毕业的亲戚都能给孩子们上课。对于收费,有上完一个月再按出勤天数算托费的比较人性化收费的幼儿园,也有先交半年,每月1800元,无论出勤与否费用概不退还这样的霸王收费的幼儿园。这样势必产生一些有关的社会问题。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完全的保障。在家如此重视教育的现代,现在的八零后大都成了家长。我们这些当家长的送孩子上学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啊。想想我们每年纳税也不少,怎么连个孩子上学的问题都得不到保障。
 再次,要进行财力和物力调整。出现以上的公立学校进不去的情况自然是政府在新建公办幼儿园,小学的物力投资不足造成的。所以,建议政府切实落实新建公办幼儿园,小学。为新建的许多小区居民实实在在谋福利。
 然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既然一方面教育资源短缺,一方面又有教育资源的浪费,那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教育资源共享。可以打破区域,学校,部门等的界限,对有限的教育资源适当分享。共享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双赢,促进共同发展。
1.校内共享 
现在许多学校的各种实验室和各种仪器设备,都是按照院系或科室配置和管理的。由于各种竞争或利益的关系,各个部门都自成一体,造成大量的重复购买,大量闲置等浪费现象的存在如果各部门之间能够打破传统观念,实现这些硬件设施的资源共享,统筹安排,规范管理,就能大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可以将设备分类成全校使用,部分人使用和特定人员使用,以及分为有偿使用和无偿使用,明确权利和责任,实行成本核算,建立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合作,节约成本,共享硬件资源,促进共同发展。
2.学校之间共享 
这一点我们周围的学校做得都比较好,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名师讲座,名师带徒,教师互聘,联合攻关以及课程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只今年一年,我们学校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就有30多场次,师生普遍反映良好,这种合作形式成为各位师生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接受最前沿知识和信息的好渠道,非常受欢迎。同时,在教育部门的牵头下,我校骨干教师和兄弟学校的骨干教师联合攻关项目还拿了大奖,这正是学校间资源共享结出的硕果。今年来,学校年年举办教师技能大赛,邀请其他学校的名师来做评委,加强了学校教学及管理方面的交流。
3.国际交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全球的教育资源共享变成了现实。加入世贸组织更是为全球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契机。现在跨国投资办学,国际远程教育,教师的引进和输出,出国留学与进修就是国际交流,资源共享的最好见证。现在很多中学都有国际班,孩子在中学阶段就初步接受了国际化教育, 
 很多大学在大三大四阶段就有交换生项目,研究生阶段的国际师生交流就更频繁了。许多学校将精英老师送去国外进修,也敞开大门引进国外的教师在校任教。就郑州市范围内,从小学开始,到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外教的身影。外国朋友也非常享受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做老师的过程,我的几个外国朋友都说他们觉得中国和许多国家相比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迅速,重视教育,礼遇外宾。所以在中国做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是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而中国学生和中国老师也特别乐意和外国人交流。但就是改不了中国人的害羞和腼腆,所以即便校内外有很多外国人,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见得有太大的提高。而大胆的学生就尝到了甜头,由于和外国人有交流,想方设法为自己创设语言环境,语言能力突飞猛进。他们大概对这种国际资源的交流最有感触吧。现在,许多中学校内举办国际游学营,学生在寒暑假就能进行为期半个月到2个月的国外游学,增长了见闻,启发了理想,锻炼了意志和自理能力。很多大学生也能申请国外带薪实习,这么多国际资源共享的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视野,我的一个学生从初中开始每年寒暑假都去国外游学一次,每次去的国家和城市都不同。另一方面,国际交流使得他们不仅了解了发达国家也了解了欠发达国家,同时了解到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破除了以前崇洋媚外的观念,清新了国人的爱国空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走出国门后都愿意回国发展。中国留学生的出去与回归,带回了国际的资源,带去了中国的文明,也是国际教育资源共享的好例子。
4.社区资源共享 
社区里面有很多的教育资源,这种资源往往是学校又没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的方式将社区的教育资源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社区的各种场馆,设施等物质资源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各种有偿和无偿的服务。同样,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也可以为社区的软件设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对社区居民开放,这样社区不用再自己建图书室,学校也把文化带进了社区,只要规范管理,一定切实可行。而社区的游泳馆,足球场,棒球场,篮球场,健身会所都可以以有偿的方式向学校的师生开放,这样学校不用再花费巨资建这些活动设施。也为社区新生了一个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好渠道。还例如,社区可以和学校建立合作,推荐学生给居民当家教或其他兼职,而社区可以给学校推荐现在家中的社区居民做学校的保洁人员,这样的人力互助使得各类服务更好管理,更有保障。诸如此类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正正真真实现了双赢。

 参考书目:
科恩著.王玉昆,陈国良等译《教育经济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崔玉平.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报,2000(1)